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介绍
“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简称“长城食安奖”,始于2017年,由国家食品行业第一大报社——中国食品报社创办。经过两届的沉淀,现已成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科学技术界一面崭新的旗帜。为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事业以及食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奖励在食品安全领域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设立了“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并于 2017 年 10 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认可。
奖励项目编号:0276
官网地址:http://www.ccsaj.com
奖项背景
“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2017 年由中国食品报社倡导,联合食品行业相关机构发起,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奖励编号 0276 号),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科学技术界一面崭新的旗帜。
奖项宗旨
长城食安奖以“传播和嘉奖为食品安全领域提供科技创新的单位和个人”为宗旨,恪守专业、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倡导科技创新,嘉奖优秀作品,关注科技发展趋势,以媒体的公信力、渗透力、传播力推动食品安全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向科技成果的转化。
奖项意义
“长城食安奖”倡导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意义在于让更多为国家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的工作者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同,为推动中国食品产业经济提升、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食品安全领域科学技术进步搭建专业、诚信、公正、有竞争力和高水准的科学技术奖励平台。
评选方式
为保持奖项的权威与纯洁性,秉持媒体的公益与公信力,三年来,“长城食安奖”的参赛者无须支付报名费、作品展示费等评奖费用。“长城食安奖”在各界的积极参与、关注支持下,品牌地位已逐步建立,社会影响与日俱增,评选机制已逐步完善成熟。
评选原则
“长城食安奖”将恪守专业、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方式与颁奖风格,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指导、关心下,奖励委员会对参评作品的要求将会更高,并搭建了以国家工程院士为主导的专家团队随机抽选出评审专家委员开展评审工作,最终推出确实具有高精尖和行业领先、技术一流的获奖成果贡献国家和社会。
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2018)第一届长城奖获得者
特等奖:
1、食品品质检测和掺假识别技术装备研究与应用
2、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等奖:
1、智慧厨房生态平台及产销对接云平台
2、检测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新方法
3、牦牛骨胶原蛋白肽的生产工艺研究与功能评价
4、中医农业产业系统工程技术模式
5、氨基酸低纳盐及其制备方法
二等奖:
1、中国绿色食品溯源技术平台
2、帝泊洱即溶茶珍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
3、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工程化开发及应用
4、正山小种红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创新
5、保鲜材料, PLA 保鲜膜技术
6、智慧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7、农产品健康溯源互联网平台
8、中医农业 · 生态水稻产业化种植技术
9、油橄榄单品种压榨及恒温充氮隔氧储藏技术
10、中安互联网 食品安全培训新模式
11、铁棍山药种植全产业链保障技术
12、“萱藻”苗种工厂化繁育、规模化养殖、综合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13、绿色食品安全微生物肥料技术
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2019)第二届长城奖获得者
特等奖:
1、铁路食品及农产品贮运安全和品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运用
2、优质乳生产的品质提升与绿色低碳工艺关键技术
3、油脂热加工过程典型危害物的脱除及控制研究
4、NFC 果蔬汁超高压加工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创新及应用
一等奖:
1、奶及奶制品中霉菌毒素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2、花生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3、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4、新型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药安全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5、高品质低温鲜奶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技术体系及应用
6、一种羊肉保鲜和品质快速检测技术研发
7、一种新型碳材料用于食品药物残留检测的关键技术
8、一种生鲜乳质量安全实时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9、真菌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定量检测体系的建立
二等奖:
1、绿色食品瓜果类蔬菜优质生产技术集成研究
2、“醒土”土壤调理生态肥专项技术
3、国家专利中药肥推广项目
4、基于PacBio SMRT三代测序技术的婴儿配方乳粉
5、优质巴氏杀菌乳安全生产工艺技术优化应用示范
6、乳制品质量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
7、一种肉制品的真空水冷方法应用研究
8、基于新型识别分子的快速灵敏检测新技术
9、基于物联网的真菌毒素残留检测系统
10、主餐食品无菌热包装常温保鲜技术
11、辣椒调味料安全加工技术体系
12、红枣高值加工安全控制技术开发及应用
13、一种基于益生菌发酵的新型螯合态植物营养液研发
14、生态电化水在淡水鲜活鱼加工去异味保品质的创新性应用
(责编: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