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八月瓜鲜果上市旺季刚结束,盘点今年的鲜果销售行情,贵州自然传奇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东阳笑得合不拢嘴。他对记者说:“今年大家都喜欢吃八月瓜,自然传奇公司八月瓜基地的鲜果很快卖断货,今年八月瓜真是卖得顶呱呱。”贵州还将强化八月瓜品种选育,培育专用型品种,建设规模化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将石阡、开阳、桐梓等县打造成八月瓜产业大县。
金秋时节,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宝泉村种植的“扶贫蜜薯”喜获丰收,亩产达到4000余斤。据了解,为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宝泉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组织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民,种植优质蜜薯60亩。今年平均每亩蜜薯产值达到8000多元,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以小浆果为主的林果产业,桑椹种植取得长足发展,旺果期可达到30—50年,亩产效益超过5000元,可实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立足项目,开发产品,全面提升附加价值。
近年来,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高标准建设“一万六千”工程,创新脱贫模式,着力打造黄石万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芭茅千亩四季葱基地、千亩经果林基地,先锋千亩龙虾特色种养基地,龙华千亩猕猴桃基地、千亩莲藕基地,大枫千亩花卉苗木基地,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油茶、水果等产业,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2018年,锦屏县新化乡新化寨村把发展百香果种植作为该村的主导特色产业,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种植百香果800余亩,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
“宣化牛奶葡萄,又香又甜,快来买吧!”国庆、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的大街小巷以及邻近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又响起了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据了解,宣化是我国鲜食葡萄的主产区,宣化牛奶葡萄呈圆锥形,最大可达1500克以上。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有“绿竹之乡”的美称,当地生长的淡竹,株大质好。据《洛宁县志》记载,北魏时就有“山川澄秀,竹林蓊郁”的记载,明代县志述“永宁山抱水绕地宜竹。原野溪间,大半皆竹园”。洛宁县人民有着丰富的栽竹经验,淡竹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之首,最高亩产量曾达6000多斤。
8月下旬以来,一种金色果实——刺梨在贵州的大山里迎来丰收。遍布山野的刺梨,曾经是无人问津的小野果,它的果体遍布软刺,味道酸涩,貌不惊人,但维C含量极高。刺梨的价值逐渐被人发现,并得到市场认可,成为贵州当地助农增收的重要渠道。在乌蒙山腹地,金灿灿的刺梨挂满枝头,当地农户正在忙着采摘和运输。
多彩竹镇合作社孵化基地组织各合作社先后观摩了盐城条河小花生专业合作社、丰收大地现代农业示范区、东台三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东台市悦农蔬果专业合作社、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等国家级及省级示范合作社,通过实地了解合作社在食品安全、经营销售、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带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有效拓宽了知识视野,强化了生产经营理念。
杨梅采摘的季节,在宜秀区五横乡绿丰园生态农业种植基地里,胡玲红和一批工人正在山坡上为杨梅蔬果(为了品质把挂多的部分疏掉)。今年58岁的胡玲红,曾经是浙江捧着“铁饭碗”的上班族,如今她已在长江北岸这块陌生的山地上,默默开垦了13年,让杨梅在安庆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杨梅。